乡村振兴新实践:汨罗市以物联网技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
汨罗市以物联网技术赋能乡村振兴,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本。通过"小田改大田"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,全市已改造农田超30万亩,借助智能农机装备实现亩均增产150斤、作业成本下降40%。亦仁水稻专业合作社运用高速插秧机等物联网设备,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,年发放工资180万元。罗江镇飞防服务保障中心培养156名无人机手,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月收入达2万元。
在产业振兴方面,物联网技术助力构建智慧产业链。神鼎山镇异宠家居厂运用数控机床实现年销售额1500万元;客货邮运营中心通过物流大数据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班次和货运数据,编制农产品产业地图,带动"一村一品"特色发展。屈子祠镇农户依托客货邮数据系统追踪发货量,建设智能冷库,实现腊肉电商日销1.8万元。全市已建成163个客货邮村级服务站,覆盖154个行政村,累计增加农产品销售产值5000万元。
汨罗市还创新打造"数字乡村"生态,将物联网技术与电商深度融合。自主开发的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实现"一村一网店",推动2100余人从事电商行业。通过智能物流体系与智慧农业的协同发展,全市176个村集体收入达6081.8万元,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.61:1,形成"技术赋能-产业升级-共同富裕"的良性循环,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。
数据要点:
- 农田改造增效:汨罗市通过“小田改大田”结合物联网技术,已改造高标准农田超30万亩,实现亩均增产150斤、农机作业成本下降40%,土地流转金每亩上涨200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43.47万元。
- 智慧农业带动就业:全市建成163个客货邮村级服务站,覆盖154个行政村,依托物流大数据精准助农,累计增加农产品销售产值5000万元,带动2100余人从事电商,帮助近3000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- 产业数字化升级:物联网技术赋能飞防服务、数控生产、冷链物流等领域,如罗江镇飞防中心培养无人机手156人,月收入达2万元;智能冷库和电商平台助力腊肉等农产品日销超1.8万元。
关键词:物联网技术、高标准农田、智慧农业、客货邮融合、农村电商、数字乡村、家门口就业、农产品上行、共同富裕
引用源:[中国农业信息网]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汨罗多管齐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,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——打造乡村振兴“共富样本”
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,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。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、准确性负责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。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。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@slanet.cn,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